
搶救分秒必爭!台中市政府消防局與交通局攜手推動智慧救護系統,結合緊急救護雲端預通知與緊急車輛優先號誌系統,大幅縮短救護車行駛及醫療交接時間,提升急救效率與病患安全。市長盧秀燕今(26)日主持道安會報,肯定此作法,感謝相關局處團隊積極推動與改革。救人是與時間賽跑的工作,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因此,結合緊急救護系統與智慧路網,能有效節省13到40秒的通行時間,對提升急救效率與保障生命安全具關鍵意義。
盧市長表示,去年得知彰化秀傳醫院開發了一套「到院前病患資料傳輸系統」,可透過QR Code等方式,在救護車抵達醫院前,將病患的基本資料與生命徵象等資訊傳送至急救責任醫院,使醫護團隊得以提前準備人力與設備,加速搶救流程。她也隨即指示消防局與秀傳醫院聯繫,確認是否能將系統無償導入台中市,經確認可行後,目前台中市已成功在22家急救責任醫院全面建置此套系統,未來除了智慧路網由交通局導入,可讓救護車行使更順暢之外,只要救護車出勤,病患資訊就能即時傳輸至醫院,節省交接與手動輸入時間,進一步強化整體救護流程。
盧市長也強調,目前這樣的到院前資料傳輸系統,全國只有彰化、台中、台南三個縣市完成建置。她也再次感謝秀傳醫院的無私奉獻,也感謝相關人員共同完成這套系統的建置,市府未來將持續追蹤系統運作成效,透過數據分析了解節省的時間與救護效果,並邀請學者專家及相關單位共同檢視,持續優化急救流程,確保每分每秒的搶救工作都能最大化效益,為市民健康安全多一份保障。
消防局緊急救護科以「全面使用緊急救護雲端作業系統到院前預通知功能回報傷病患資訊」提出年度成果報告,展現市府團隊在交通事故急救處置上的數位創新與執行力,藉由預通知系統即時傳輸患者傷病資訊至急救責任醫院,有效提升傷患到院前醫療準備效率,打造更快速、更精準的緊急救護流程。
消防局表示,去年共執行緊急救護案件約16萬件緊急救護案件,交通事故占23.8%;今年1至4月則約4萬件,車禍占比下降至約20%,車禍急救案件預通知系統使用率維持穩定且高效,去年平均使用率逾95%,今年1至3月在94.5%以上,顯示前線救護人員對系統操作能力熟練。
急救速度快又準,消防局實施「到院前預通知系統」,將病患資訊(如姓名、年齡、傷病情況、意識狀態、生命徵象等)傳送至將接手的急救責任醫院,院方事先調度醫療人力與設備,啟動手術室、加護病房或影像檢查設備,去年台中車禍案件月均超過3,000件,預通知系統通報與總救護案件數高度重合,處理傷患標準作業流程獲成效。
此外,各急救責任醫院已全面建置雲端系統,並持續加強人員訓練,公部門與醫療體系密切合作,確保資訊即時串接,搶救流程更順暢,提升治療時效。
交通局表示,救人黃金時間,緊急車輛優先號誌控制先開道,市府爭取交通部「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辦理114年度「台中智慧路網計畫」,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核心,包含中清路(進化北路至五權路)、五權路(崇德路至五權西路)等周邊共計28處路口導入緊急車輛優先號誌系統,預期可提升緊急車輛於路口之綠燈通過率至70%以上。
交通局提及,緊急車輛優先號誌控制相較以往主要針對救護車出勤路線進行優先控制,今年擴大應用至病患後送路線,並結合消防局派遣系統串接緊急救護案件資訊,路口同步設置小型資訊可變標誌(CMS),即時發布緊急車輛通行警示訊息,引導一般用路人辨識車輛動向,提醒減速避讓。
「落實科技輔助交通安全」,交通局補充說明,緊急車輛優先號誌控制需考量車流方向交錯、行人安全與路口通行秩序等多項因素,去年在水湳經貿園區5處路口試辦,測試優先號誌邏輯、車聯網通訊協定等項目,成功驗證號誌運作的可行性,延續智慧交通建設成果,強化智慧救援軟硬體多管齊下,提升通行效率與應變能力。
(5/26*16)*交通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交通局
聯絡電話:04-22289111